三百九十七 关中粮仓 (第1/2页)
暮色渐渐降临,渠岸有了万千火把,浩浩荡荡在几百里高坡山塬展开,恍如一道红光巨龙在天边蜿蜒翻飞。此等壮观奇景,深深震撼了夜间灌田的农人与查水的官吏,遥遥呐喊呼应,连绵起伏不断。一片片火把弥漫了无数的田间小道,一阵阵呐喊此起彼伏,整个关中都被搅翻了。 暮色中,赶水头的茫茫人群终于定住了。姬胡站住脚步,只说了一句话:“赶水人众,俱赐战饭……”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一辆辆牛车拉着面饼与干肉络绎不绝地赶到了渠水终端之地。山塬水口,两边渠岸,到处都涌动着黝黑闪亮的光膀子,人人亢奋个个激昂,大笑大叫不绝于耳。 正在一片热汗腾腾,裹着喧哗笑语的时刻,周王姬胡过来了。他一身汗淋淋的短身布衣,提着一条宽大的白布汗巾,大步赳赳地走上了山坡上的一方大石之上。不知谁喊了一声,万千光膀子们立即军旅甲士一般肃然噤声昂首挺胸,活生生一片森森然黝黑闪亮的森林。 “父老兄弟们!百余里赶水,没一个趴下,好!”姬胡当头喊了一句。 “大王万岁!”黝黑闪亮的胳膊刷的一齐举起,吼声隆隆震荡天际。 “涝水渠成,井田焕发生机。周人的好日子已在眼前!请父老兄弟们吃饱喝足后再归乡。回到家里整治农田,抢灌夏收,使我王畿之粮仓早早堆满!人无精气神,终将一事无成!国无神气,一事无成!大周该复兴了,我关中也该富庶了!我老周人,更该有精神!” “万岁!周人精神!”弥天吼声夹着轰隆隆水声,淹没了山塬平地。 片刻之间,万千光膀子又变成了浸透猛火油的火把,呼呼蹿着火焰。绷着脸大步赳赳走到牛车前领一份干肉面饼,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吃干净后,大腿一拍:“走!”立即三五成群地风风火火离开入渠口。 不消片时,满山遍野黝黑闪亮的光膀子便消失在无边无尽的田野里。 这时,荣夷姒禹带着一班水工吏员终于赶到了这里。 姬胡扶着祁仲的肩膀,迎头先问了一句:“太傅老令,后水如何?” 二人双双一拱手:“全线坚固顺畅,支渠毛渠全部进水!” 姬胡听罢没来得及说话,便一头倒在祁仲身上软了过去。荣夷一转身断然下令:“行营中止政事,全部人马歇息彻夜!” 当夜,行营大帐的灯火早早熄灭,整个营地一片雷鸣般的鼾声。 直到次日将近正午,盛夏的太阳已经火辣辣地挂在当头,行营的聚将号才呜呜地吹动起来。人喊马嘶中,一顿结结实实的夹干肉配面饼下肚,大臣吏员们便踏着号声赶赴行营大帐。 午时末刻,查水查渠各方汇聚渠情水情,结果是:全线无断无裂无渗无漏,所有支渠毛渠都顺利进水,无一处报来故障。 姒禹归总,点着探水铁尺硬邦邦撂下一句话:“涝水河渠一百七十里,全线坚实通畅,入田顺当,渠成!” 待他说完,连同姬胡在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长长松了一口气。 姬胡叩着书案:“姒仲,你报个约帐,涝水渠成,关中究竟受益几多?” 姒仲掰着指头高声道:“禀大王,关中缺水旱地百万亩,可成旱涝保收之沃野良田!另外数十万亩盐碱地,只需得三年之后,也大体可变良田!如此,关中可增加人口十万。寻常年景下,每亩可产粮一钟,每年国库至少可积粟十万斛。三年之后,关中之富,不下于中原!” “老令,果真如此么?” “此乃老臣最低谋算。” “好!”姬胡一拍大腿起身:“从塬下回镐京,一路再看看盐碱滩。” 芮良夫一拱手:“河渠已成,大王还都要紧,盐碱滩的事各地自有切实禀报的。” “不。”姬胡摇摇手:“左右顺路,一次揣摩清楚,不能光听禀报。” “大王明断!”举帐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句。 片刻之后,姬胡行营拔帐南下,一行车马辚辚下了渠口山塬。西行二十余里后,便见一条条支渠毛渠伸入到白茫茫盐碱滩,清清之水汩汩浇灌着一片片白森森的盐碱花。盐碱滩中散布着一群群农人,显然在紧急开挖通向南边的排水毛渠。 一条毛渠刚刚挖成,渠底已经渗出清亮亮的水流。一个赤膊壮汉满头大汗地跳进渠中,笑着喊着:“都说盐碱滩水咸,我偏不信。清亮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