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六贼之首 (第2/3页)
,并选择了当时呼声最高的改革派蔡京作为宰相。 蔡京对赵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决心尽死以报。 所以,蔡京上台了之后,便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赵宋王朝的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可蔡京的政治作风强硬,有时候甚至显得咄咄逼人。 这让赵佶感到很不舒服。 赵佶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的倾向。 对于蔡京的强势,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攻击蔡京的机会。 一直到崇宁五年的正月,西方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颗彗星。 那颗彗星的尾巴很长,横亘于天际,每天夜里都照得皇城宫殿窗户一片明亮。 以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和中书侍郎刘逵为首的一些大臣借机上书,说朝廷政策有阙失,上天才降下警示。 刘逵更是趁机劝赵佶毁掉蔡京为了结束蔓延了几十年的党争之祸而树立的元右党籍碑,停止蔡京推行的变法举措,说这样天象就会正常,人间就会太平。 赵佶采纳了刘逵的建议,一天半夜时分,他派出一群宦官至文德殿,将东壁上的石刻全部毁掉。 第二天早晨上朝时,蔡京忽然发现石刻被毁,厉声说道:“石可毁,名不可灭!” 蔡京的激烈对抗态度,让赵佶实在是无法容忍。 二月,蔡京便被赵佶罢相,任中太乙宫使闲职,留居京城。 随后,赵挺之被任命为右仆射,刘逵继续为中书侍郎,他们二人紧密配合,将蔡京推行的各项变法改革事业全部废止。 这使得赵宋朝廷内外又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当时的社会上开始广泛流传“三不可”之说,即“法度不可变,刘逵不可用,蔡京不可罢。” 数日后,彗星消失了。 赵佶对赵挺之和刘逵这两个蠢货的施政措施很不满意,开始对罢免蔡京之举有些后悔。 九个月后,赵佶就让蔡京复相了。 第二次,蔡京当了不到四年的宰相之后,赵佶念及童贯在西北开边战功显赫,下诏授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是一个显示皇恩和崇高社会地位的荣誉官衔。 对这个诏命,蔡京坚决反对并且拒不执行,他忿忿而言:“内臣为帅,非盛世事,让一个宦官担任节度使都有些过分,怎能再授予他使相?” 赵佶又一次觉得,他的皇权被蔡京挑战了。 童贯闻听此事后也非常生气,他暗中秘密联络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张克公等大臣,上朝弹劾蔡京。 童贯又鼓动郭天信进宫对赵佶说:“太阳中出现了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则不详。” 赵佶就顺势又将蔡京赶下了宰相之位。 蔡京前两次罢相虽然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因为出现了“天变”。 古人认为,出现天变,就意味着朝政有缺失,作为总领朝政的宰相理应承担责任,要么直接罢免,要么引咎辞职。 其实这只是赵宋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借口而已。 蔡京两次被罢相,本质原因其实是相同的,都是蔡京以相权冒犯了赵佶的皇权。 自宋神宗以来,赵宋王朝的政坛已经形成了一切权利都属于皇帝的局面。 蔡京竟公然挑战这个局面,赵佶岂能容忍? 年轻时的赵佶其实政治头脑很精明,他很善于运用政治手腕,他要牢牢掌控最终决策权,他想将大臣玩弄于股掌之中。 明朝王夫之说,蔡京根本不是什么权臣,他只不过是一个弄臣而已。 其实,王夫之说错了,蔡京既不是权臣,也不是弄臣——他既没有挟持皇权独揽朝纲之念,更没有专心追求皇帝宠幸和狎玩之意,他所追寻的是相权与皇权共治天下。 这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一贯梦想与追求。 可赵佶却不这样想。 赵佶认为,相权就是为皇权服务的,相权不能对抗皇权。 所以,赵佶既要利用蔡京的才干为自己服务,又要适时打击一下蔡京的气焰,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打击蔡京,实质就是打击蔡京所掌控的相权,目的是给满朝文武显示一下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也就是,皇帝可以给你高官厚禄,也可以让你什么都不是,甚至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被赵佶敲打了两次之后,蔡京终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