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六) (第2/2页)
考古上发现的西周早期及商朝后期“画符号”,就是有这种“—、八”或“—、∧”符号组成的“六联体”。却被一些学者错误认为是“数字卦”。我们认为这种早期的“画符号”,皆不能以数字读之,更不能称“数字卦”。“一、八”或“—、∧”,而应看待通行本《周易》的“一、--”一样,这主要是因书写材料及时代习惯所致,故帛书《周易》里的卦画符号与石经上的卦符号应看作是一样的卦符号,数字“爻题”及卦爻辞内容均是相同的。故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没有区别,同是一种文本,即都是卦爻式《周易》文本。 我们还从帛书《周易》图片上看到,帛书《周易》每卦的卦符号也未附上“卦象”称谓,更不用说,帛书《周易》也没有与“十翼”内容混编在一起。当然帛书“易传”内容,那时还没有“十翼”之内容,自然也没有“十翼”这名称。帛书“易传”里的内容与后来(即今天传承下来的)“十翼”里的内容是不相同的。这说明在西汉初期“易传”的内容还没有编篡定型。 我们还从有关对帛书“易传”的研究文章中知道,帛书“易传”的内容与传世“易传”有着重大的不同。帛书“易传”里的《系辞》,只是传世《系辞》的一大部分内容,而其它是属帛书“易传”佚书。即《二三子》、《易之义》、《要》、《缪和》、《昭力》。而帛书“易传”里却没有传世《易传》里的《彖》、《象》、《文言》;也没有传世《易传》里三卦说,即《说卦》、《杂卦》、《序卦》。 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佚书里的《二三子问》,是合抄在同一幅宽帛上面,共一百二十九行,前后各有一行空白。第一行至第九十三行,是帛书《周易》。第九十四行至一百二十九行,是《二三子问》,计三十六行,分三十二章。 帛书“易传”《系辞》与帛书“易传”佚书的《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则是合写在另一幅宽帛上面。这说明在帛书时期,今本《周易》是独立的,不同于后来的《易经》文本,是将“十翼”里的《彖》、《象》,与今本《周易》的卦爻辞混编在一起。所以《周易》与《易经》不是同一概念,自然其文本内容也不相同。 从帛书《周易》来看,这抄写在丝帛上的《周易》与东汉时期刻在石头上的《周易》是同一文本,即都是卦爻式《周易》,也就是传承到今天,被我们所用之的《周易》文本。帛书《周易》与后被传承下来的《周易》虽是一种文本,但帛书《周易》与东汉时期刻在石头上的《周易》的六十四卦排序不相同。如帛书《周易》的排序是: “键(乾)、婦(否)、掾(遁)——涣、家人、益。” 而帛书《周易》之后,到东汉时期刻在石头上的《周易》,以及到魏时王弼作注的《周易》,其六十四卦排序是一样的,也就是今天所传承的排序。这种排序是: 乾、坤、屯——小过、既济、未济。 笔者以为,虽然帛书《周易》与汉石经上的《周易》卦序排列不同,但不改变今本《周易》内容性质。即两者的六十四卦内容与“卦爻”结构形式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以数字(即六·九)作“爻题”的卦爻式《周易》,都曾是卜筮者用于卜筮的‘工具’书。所以说,帛书《周易》与刻在石头上的石经《周易》是一种文本内容的两个版本而已。 那么,帛书《周易》之前,还有没有这种卦爻式的《周易》版本呢?却有发现,即书写在竹简上的《周易》版本。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