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陛下 银子来了 (第4/5页)
和泥土漫天飞起,硝烟升腾而起。 丘松平静地抬头,看着那升腾而起的小黑蘑菇,又低头,若有所思。 张安世只好又一声叹息:“叫个人看着他,俺们别在这里了,出了事,淇国公得杀我们脑袋祭旗。” 而这个时候,郑和的舰队已经返航了。 他的舰船抵达了松江口,永乐皇帝命太子朱高炽亲去迎接,进了京城之后立即入宫觐见。 据说在文楼里,朱棣关起门,与郑和私谈了足足三个时辰,以至于连朱棣最心腹的亦失哈,也只能在文楼外看着。 宦官之中,亦失哈虽表面上最得宠,可亦失哈心里最是清楚,陛下最信任的,乃是郑和。 毕竟,一支舰队数万人马,加上数百舰船,这都是大明倾尽国力缔造。海上不比陆地,人一旦下海,朝廷就鞭长莫及,朱棣却将这一切交给了郑和,自然是深信。 朱棣不但信任郑和,也认可他的能力,相信他能够将舰队完好无损的带回来。 在与郑和商谈之后。 朱棣是一夜未睡。 他的心里似有野马。 这身躯已经装不下他奔放的脱缰野马了。 大漠…… 西洋…… 千秋功业。 千秋功业,触手可及,可又似乎距离很远。 沿途你会遭遇无数的困难,会有许多的挫折,你要忍耐,要受得住打熬,寻常人一听这些困难,定然会毫不犹豫的退缩。 做皇帝富有四海,佳丽三千,每日沉浸其中,难道不好吗? 此时的朱棣,骨子里似乎有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在觉醒。 他在寝殿之中,虎目猛地变得宛如刀锋一般锐利,口里呢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干了! 不但要干,而且还要干的漂亮。 郑和是个稳重的人,他没有向朱棣提及海上的壮阔,也没有提及这一路来所承载的荣耀,更没有提及那倭王眼见大明舰队之后,那眼里的恐惧,以及表现出来的顺服。 这些都不必说。 他只是告诉皇帝,沿途很困难,损耗很大,舰队花费也是巨大,随船的军户以及水手有大量的怨愤情绪,遭遇风暴之后,再伟大的舰队,在这暴风雨面前,也犹如飘零落叶。 苦难、风险、未知! 而若是要下西洋,就意味着……更多的苦难,更多的危险,还有那未知的未知! 朱棣不是赌徒,虽然在别人看来,他的人生就是一场场的豪赌。 他每一次做艰难决策的时候,却往往都在考虑最坏的情况。 而一旦他下定了决心,那么就再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了。 这一夜,徐皇后梦中惊醒,宛见在宫灯昏暗灯影之下,朱棣犹如疯子一般,在殿中焦躁地疾走。 她没有动,也没有说什么,此时若是醒来,势必引起朱棣的歉意,于是继续闭着眼假寐。 旭阳初升,天色微亮,朱棣便立马对外头值守的亦失哈道:“召百官!” 亦失哈领命而去。 琼楼玉宇之内,无数的偏殿和侧殿以及楼宇环绕之下的正殿之中。 百官齐至。 朱棣高高坐在御椅上,面容带着几分肃然,当着百官的面,朱棣沉声道:“来人,呈百官阅览。” 一声令下,一队已经早就准备好的宦官走了进来,拿着拟定的清单,随即分发给诸臣。 解缙先得一份,打开一看,虽然事情早就有所预料,但是解缙看过之后,还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这是下西洋所需的钱粮。 这一次规模更大,可以说,足足要比去倭国规模庞大了三倍。 如此庞大的船队,就宛如一支庞大的军队,解缙看过之后,就陷入了沉默。 其实百官都沉默了。 太子朱高炽侧坐在一旁,他欠着身,只看了清单,小心地折好,也什么都没有说。 朱棣见这满殿的沉默,倒是缓了半响,才终于开口道:“诸卿以为如何?” 大殿之中,却只有朱棣的回音。 百官哑口。 朱棣眉头一挑,再次厉声喝问:“如何?” “……” 某种程度来说,在百官的心目中,陛下这还不如建文皇帝呢。 建文皇帝干了几年,也只干一件削藩,虽然这事也干砸了。 但是人家不瞎折腾啊。 这清单之中所需的钱粮花费,可以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至少折银三百万两。 两万人力,囊括了士兵、医生、厨师、后勤、记录官、水手、通译,除此之外,还需采买大量的瓷器、丝绸制品、茶叶、印刷纸张,以及大量的武器。 近千艘舰船,如此庞大的规模,实在难以想象。 何况,大明已富有四海,为何要浪费民力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