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264节 (第2/2页)
等到自己也得了个“无人生还”结局,张皇后不由无奈地说道:“你这‘丝绸之路’这么难走,谁还愿意走?” 朱厚照理所当然地道:“所以,没人走啦!” 像宋朝没能获得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西夏和辽金常年在地方来回撕扯,沿途的城池都荒废了大半。 商贾宁愿花大价钱造海船去海上面对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都不想冒险去探索陆上丝绸之路。 当然,就算商贾有胆量冒险也走不过去。 毕竟,终宋一朝都没拿下过河西那一带! 那可是别人的地头,商贾哪里走得过去? 那条曾经从陆上联结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自然也从此断绝。 现在明朝安稳强盛,商贾有的是赚钱的路子,也很少人会想要跋山涉水往西域那边走。 倒是也有不少胡商想从嘉峪关进来赚钱,不过朝廷对此是有限制的,每六年才允许七十二位胡商进入大明进行贸易。 胡商想要得到这个进入资格得走不少关系、找不少门路,麻烦得很! 朱祐樘听着儿子“没人走啦”的天真回答,心里不知怎地突突直跳。他对朱厚照说道:“父皇再跟你玩一次。” 有人陪着玩,朱厚照自然很高兴,兴致勃勃地继续当起了西域大魔王。 经过谷大用他们一下午的轮流陪玩,他已经有丰富的为难客商的先进经验了,事件卡用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有人能活着走到西域算他输! 父子俩对坐玩了几轮丝绸之路,不仅朱厚照把“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之类的台词讲得滚瓜烂熟,连朱祐樘都把河西走廊的种种问题倒背如流了。 甚至还联想到这几年西北的大旱。 ……所以很可能真的是“纯属真实,毫无虚构”。 朱祐樘好奇地问:“你小先生有没有跟你讲,没客商肯走了怎么办?” 朱厚照一下子被问住了。 他就是个三岁小孩,记住的全是好玩的事,至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内容他都是听听就算了。 朱厚照想了半天,才想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跟朱祐樘夸道:“我们太祖皇帝,棒!开中法,特别棒!” 朱祐樘微讶。 没想到朱厚照连开中法都记住了。 开中法确实是他们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年间敲定下来的国策没错。 既然提到了开中法,朱厚照一下子又想起文哥儿给他讲的“用不久啦”,马上拉着他爹的手说道:“不赐,谁都不赐!” 朱祐樘看着儿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有些纳闷话题怎么从“开中法”变成“不赐”了。他疑惑地问:“不赐什么?” “不赐盐引!”朱厚照掷地有声地回答,“谁都不赐!父皇,谁都不赐!” 朱祐樘听朱厚照连盐引都说出来了,更觉他们的小神童果然神异非常,连开中法都能给一个三岁小娃娃讲清楚。 这要是没弄明白,哪里知道这里头还有盐引的事? 他给他们皇儿挑的这个小先生,确实没有选错啊! 朱祐樘随口答应下来:“好,不赐,谁都不赐。” 朱厚照顿时得意起来。 现在父皇都说了谁都不赐,他小先生可不能再质疑他只是嘴上讲讲了! 他,朱三岁,说到做到! 他超棒的! 作者有话说: 朱三岁:夸我,夸我,快夸我! 文哥儿:不知为啥,这猪崽看起来有一咪咪眼熟 你的好友王华,丘濬,谢迁,李东阳等点赞了你的回复 文哥儿:????? 注: 1六年放七十二个胡商进入:也是参考《河西走廊》的说法 - 2老丘关于开中法的观点:参考《大学衍义补》 【窃惟召商中盐之法,惟可行于边方无粟之地,盖其地素无储蓄而所产之谷粟不多,不能不资他方输运以给者,故须待商贾以中纳焉,若夫其地之粟自足以供其地之用,不假辇运于他方者,官府可行臣向所陈边地设立常平司市籴之策(见“市籴之令”修)。盖客商以数斗之谷而易吾一引之盐,是本一而息七八也,今吾预于未用之先,自行市籴所得之粟,比所中纳者岂不倍蓰哉?】 【给券之时,每引先取举火钱若干,量天时之晴潦、菹薪之贵贱、市价之多寡以定其数,听其自煮自卖,煮而不闻官者有罪,若夫商贾赴场买盐之后,令其具数以告官司,官给钞引付之执照,俾于各该行盐地方发卖,过界者没入之。给钞之际,每引取工墨钱百文(或三十、五十)以为公费,所得盐钱贮于运司,每岁具数申户部,以待分派各边转运常平司收籴米粟,以实边储。此法既行,不必追征于灶户也,不必中纳于商贾也,不必官自卖也,不必官自煮也,非惟国家得今日自然之利,亦可以销他日未然之害矣。】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