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_第四百三十三章 编典封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四百三十三章 编典封侯 (第2/2页)

裂石,好不容易开垦出一块新地,刚种上番薯,人家官差就来说,这地是哪位老爷相公的地,说早就在鱼鳞册上登了的,如果要种就得交租,不然就要解拿官衙关进班房等候处置!这样一来,谁敢开垦新地种番薯?”

    “所以不是番薯不好,是人心太坏!”

    “难道现在人心就好了?”

    李如松问道。

    解十两道:“反正是比以前好了不少!没乡绅官差敢来要新垦的地了,要是敢来要,就去驿站给皇上告状,他们也犯不着为了几亩价值有限的山地就得罪朝廷;所以,大家伙又敢来开垦山地种番薯了,我虽然已经七十了,但也不愿再闲着了,趁着还能动,也就多来开垦几亩,种些番薯,这样荒年就不用啃树皮了,还能做成番薯干去市面上换些钱花。”

    “卖很甜的土豆干喽!”

    “姑娘,要来碗烧土豆否?”

    “土豆肉汤,现做现吃哦!”

    万历十三年的初夏,天暖风和,蓟州一带也绿意葱葱。

    而在这一带的百姓开始积极于开发贫瘠山地种番薯的同时,通过贫瘠山地收获的土豆则已经被小商贩们沿墟市街道叫卖。

    李如松见此情景就将这些奏于了天子知道。

    “可见,要想让农桑之事更加发达,天下更富,光靠发现高产作物与推广与鼓励百姓开发山地是不够的。”

    “还得辅之以限制官绅扰民掠民的制度才可!”

    “同时,朝廷也得秉持不取民利尽锱铢的原则来治国,否则再勤劳的百姓也会懒惰刁顽,也会白发现高产作物与白白兴修水利,也白建很多为百姓运输方便的新路!”

    朱翊钧也从各地抚按官知道了同样的民情,且因此在侍御司对申时行等执政公卿说了起来。

    “陛下说的是,而这样的制度是因先有新礼而后才有人愿意承认这样的制度,毕竟新礼才更重礼下庶民,更重护民之性命与财产。”

    “故需要明确新礼的地位,在新的礼法上,编新的《大明会典》。”

    申时行道。

    朱翊钧点头:“是当如此,下旨编写新会典。”

    “遵旨!”

    于是,就这样,大明开始真的以新礼为纲,编写新典,相当于以此为宪,设立一系列真正惠民强国的新制度。

    而在编写新会典时,李如松和梁元龙也相继凯旋班师回京。

    朱翊钧也因而于视朝之日,在宣治门,下诏晋李如松为侯,世袭罔替,而使李家从此一门两侯,以记李如松漠北开疆之功。

    同时,因战胜风寒活了下来且于夏季回来的梁元龙也被封奉直大夫、直接被晋为考功司员外郎,以示重用。

    除此之外。

    朱翊钧还特地在散朝后于平台召见了这二人。

    朱翊钧之所以这么看重二人,原因也自然是两人做的事实在是意义非凡。

    虽然李如松等只是在后世的贝加尔湖畔灭了个部落,立了许多碑,但给万历带来的武德却是不可估量的。

    “卿之护盔倒也凹陷了不少!”

    朱翊钧平台召见李如松和梁元龙时,则先瞅向了李如松,且说了这么一句。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