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第1/2页)
耕地、施肥、栽培。 虽然面积不大,可是因为是拿来做种苗的,需要精耕细作,活儿也不轻松。 头前他用淘米水培育了一点em菌淮,混着农家肥和草木灰堆在一起发酵沤肥,如今正好可用。 这天,樊伉叫人担了肥,正准备运到地里去当基肥,才刚装上牛车,就见刘盈和萧何罗珠,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樊伉连忙见礼:“见过太子殿下、萧丞相、罗珠公。” 萧何笑道:“罗珠公因前些日子治理流民有功,已升任治粟内史。” 治粟内史掌管谷食钱货,乃是天下的钱袋子,九卿之一,比他官大的就只有三公了。 由栎阳内史升任治粟内史,罗珠此回的确是高升无疑。 樊伉连忙道:“恭贺罗珠公擢升。” 罗珠连忙还礼,道:“老夫能升任治粟内史,还是沾了小郎君的功劳,惭愧。” “罗珠公高义,为了汉室皇朝和天下黔首,殚精竭虑,实乃我辈楷模。”罗珠当初安抚流民的所作所为,樊伉看在眼里,他对这位曾经的栎阳内史,现在的治粟内史着实还是非常钦佩的 ,所以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十分真诚。 二人你来我往,见礼完毕,萧何这才掐着胡须笑眯眯地问道:“小郎君这是要去哪?” “小侄正要去地里施肥。”樊伉见他和刘盈一起,以为他们是来找樊哙,理所当然地道,“阿翁在府中,阿琅,你快去告诉阿翁一声,就说太子殿下萧丞相和罗珠公来了。” 阿琅应了一声,正要进府通报,萧何拦住他道:“老夫今日是专程来找小郎君的,半途正好碰上太子殿下,所以一同前来。” “不知丞相找小侄何事?”樊伉十分诧异,不理解这位日理万机的大忙人专程跑来找他做什么。 萧何不急解释,反而对牛车上的肥料起了兴趣。 “郎君要去地里施肥,可是为了种红薯?” “是啊,新收的红薯藤正好赶着还能种一茬夏薯,等到十月份就能收获。”说起种地,樊伉那头头是道。 萧何顿时来了兴趣:“走,老夫也跟着看看去。” 樊伉赶着出城,时间紧迫,也没有拒绝,叫人将肥料担上车,驾着牛车就出发了。 萧何留了两个小黄门,把其他的都打发回去,和刘盈一起坐上牛车,跟着去了地里。 一路上萧何和罗珠频频朝后望,啧啧称奇。 身后跟着两车农家肥,他们走在前头居然闻不到什么味道。 樊伉看了暗自好笑。 这就是em菌液的妙用了。 这玩意用来沤肥种庄稼,不仅能防治作物病害,促进粮食增产,改善土壤,用它沤出来的农家肥气味也没那么重。 小霓虹人虽然做了不少缺德事,但发明研究出来的这个东西确实有大用。 樊伉觉得,说不定哪天他有空了,也可以编撰一本农业大全,把中华几千年沉淀积累的农业知识,结合现代的一些技术方法传播开来,他就不信到时候大汉朝还会有饥荒。 他们早上出发,到了晌午时分才到。 随便吃了一点随行带的干粮,就开始忙活了。 肥料撒在地里,有熟知农事的仆役就套上犁,开始犁地。 樊伉看了一下,不禁眉头一皱。 “停停停。” 第32章 封赏 樊伉看看田垄上,三只健壮的黄牛甩着尾巴悠闲吃吃草,一只皮实的瘦黑狗在三牛身边跳来跳去,不时地撩骚几下,惹得三头黄牛哞哞哞直叫。 再一看地里,前头三个背着绳索正挥汗如雨地拉犁,后头两人吃力地扶着犁,那犁还特么的是长直辕犁,靠人来拉得多费力气啊。 谁家耕地的时候,让人下去拉犁,牲口在岸上歇着的? “为什么不让牛拉犁?”牛力气大,比人拉犁快多了,还省力。 萧何只管捋着胡须呵呵笑不说话,比萧何官小的罗珠只好上前为樊伉解惑。 “郎君要犁的地面积不大,如果用牛拉,虽然省力,但是难以回转,费事费力。牛耕现在还只在开阔的大片平原上使用。” 樊伉见那犁都快有三米长了,十分笨重,使用起来确实不太灵活,尤其转向的时候,更是麻烦。 如今天这般只有两分地的小面积,用牛耕还不如人耕更省时省力。 “换成短曲辕犁不就成了?”樊伉随口道。 黄珠:“……” 萧何:“……” 萧何扭头对身后的一个小黄门道:“记下来。” 樊伉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果然见开始跟过来的一个小黄门手里拿着竹简和笔,正“唰唰唰唰”地飞快记录着什么。 樊伉:“……” “不知这短曲辕犁小郎君又有什么说法?”萧何眉开眼笑,不枉他丢开一天的公务跟着出城,果然有大收获啊。 跟着小郎君,总是会有各种各种的意外之喜。 “等我想想,过几天给你画个草图。”樊伉本来就是学这个出身的,而且毕业后从事的也是跟农事有关的工作,对于曲辕犁自然不陌生。 他小的时候还见他爷爷赶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