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1 (第2/2页)
道:“设立官学, 朝廷是会发学田、出资建校舍的, 我不日就会去申请。” “不不,”云雁回道,“我是说,两条街外不是有个书院办不下去了吗?到时灵活变通一下, 把那边的房子划分给我们就行了,倒是直接就能开张,还审了起房子装修呢。” 包拯:“……” 包拯嘴角抽搐了一下,“这也是个好主意啊……” 此时教育只分大小学, 年龄范围也很广, 因为入学年龄并没有限制, 便是十七八再去上小学也有。小学时间很长,毕业后就直接考大学。 所以,如果启蒙早,或者学得快,小小年纪就上大学也是可能的。 “哎,我们就办大学吗?办不办小学?”云雁回思维展开得非常快,“说真的,我觉得办小学有点麻烦,大学学生至少也有十三四岁了,种田已经有力气,但是小学生干不了啥啊……” 包拯沉默了一会儿,艰难地说道:“雁哥儿,国家养士,分发学田,并不是叫学生们自己种的啊,一般,我们是请佃户来耕种……” 包拯知道云雁回上了两年小学就退学了,还以为他不是清楚这里面的关系,给他解释了一下。 “我知道啊,”云雁回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可是,府尊,我们这是开封府府学啊,而且已经确定了到时候会有府内官员去做教师。您觉得,教师们都有在耕种,学生们却享受着劳动的成功,这合适吗?我们这儿,可是连贵妃娘娘的亲大伯都在种地呀!” (张尧佐:我也是日狗了……) 包拯:“……” 包拯一瞬间觉得见鬼了,怎么感觉要被说服了。 云雁回:“现在许多读书人,六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心学经史,骑射稀松平常,身体也不是很好,咱们可以开设一个劳动课,种种地,到时候他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香一些。这又不是每天只种地了,权当上课。虽然不是教导学识,却是教导为人的道理啊。” 包拯听着,都不禁点起了头来。 一起劳动的好处,从现在的开封府就能看出来了。因为常常在一起种地,大家都更有团体意识,身体素质也好多了,整个精神面貌都提升了。 “……顺便,也让咱们提高了生产啊。”云雁回小声补充了一句。 包拯:“……” 主要还是这个吧? 包拯无语地看了云雁回一会儿,“好吧,那就这样吧。” …… 没两日,包拯果然申请设立开封府学,很快获得了批准,包拯又请朝廷操作一下,建校舍时,直接选择那个现成的书院。 这是省钱省工的事情,没有人会不同意的,于是,将那书院也拨给开封府。 云雁回受命,雇了一群工人上书院去改造了。 这书院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校舍不多,建在市内,主要招收的是附近的学生,大家都可以走读。但是开封府府学要是招人,怎么也有一二百人。 除了原有的校舍外,云雁回叫他们在空地又起了十几间校舍,但加上原来的,也不够,云雁回只得让把教师宿舍也换成了学生宿舍,反正无论是府内的官员还是日后招收的教师,都可以住到开封府去,毕竟也属于学官。 除此之外,再叫工人做出上下铺来,如此一来,能够容纳的学生至少是翻倍了,便是以后再增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