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第2/2页)
申请自己去粮店 里买粮。 做过饭的都知道, 买回家自己做着吃, 稀的稠的搭配着,吃的滋润还省粮食。 饭量小的, 甚至还有结余。 启宽大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家虽然是集体户口,可还是向厂里申请领取口粮。说几个孩子都上学了,吃 饭时间赶不到一块儿,得给孩子们做饭吃。 这时候,后勤上还算好说话,就批准了。 徐甜甜听说后,暗暗松了口气。 心说,等以后粮食一紧张,后勤处是绝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章家爹来信说,镇子上也搞起了大食堂。 除了个别有粮本的城镇居民,大部分乡民都入了公社食堂,吃起了大伙。 村子里,也搞起了大队食堂。 家家户户都不留口粮了,全部入了公。到了饭点上,大喇叭一吆喝就端着碗去 吃饭了。 一开始,村民们也觉得稀罕。 大伙儿聚在一起吃着,十分热闹。 况且,吃的都是一样的,顿顿都有白面馒头,生活真是大为改观。 嘴里都念叨着,共产主义就是好啊。 在这股风潮之下,徐永泰那边却反了过来。 以前,他是吃大伙的,现在却不敢再吃了。他跟书店里说,翠翠娘回来了,家 里有人做饭吃了。其实,翠翠娘又回省城照顾闺女去了。 这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 来省城进货时,他跟闺女说,地方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浪费现象。 城里还好,虽然搞起了食堂,可有口粮限额。 可乡里就不同了。 入了公社之后,各村各户都是欢欣鼓舞,奔着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而去的。 无论是公社还是大队,都是大手大脚的,把勤简节约抛到了脑后。 有些上了年纪的农户,觉得这么个吃法不妥。 可哪敢开口? 任谁都不想戴上“落后分子”的大帽子吧? 可这么吃下去,又能吃多久呢? 志和结婚之后,就不再吃食堂了。 那个江红英本想省事,继续吃大伙。可志和说,“咱还是把口粮领回家吧?”江 红英就问,“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做饭?” 见志和一再坚持,说他学着做,才勉强答应下来。 具体原因,他不好明说。 姐姐早就提醒过了,说如果现在不领,以后怕是想领都领不回来了。 到时候,饿肚子可是免不了的。 * 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外界一片喧嚣。 唯有部队上还保持着几分冷静。 抒文说,军区那边在想办法改善伙食问题。 本着“自力更生,减轻地方负担”的原则,从军区到基层连队,都搞起了畜牧养 殖业。有条件的就种菜养猪喂鸡,没条件的就垦荒扩种一些经济作物。现在连队 里,都有种菜班和养猪班,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基层单位的伙食,也有所好转。 徐甜甜听了,咧了咧嘴。 她记得部队上的这种光荣传统,延续了很多年。 直到八十年代末期,还有战士参军入伍之后,就呆在后勤上,学养殖、学种 菜。等到退伍之后,还靠这门技术发家致富,成了“万元户”。 那可真是光荣的退伍兵啊。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