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四百 整顿朝政 (第2/2页)
得总领经济十署,议决一切经济大计。 “诸位若有异议,当下便说。”姬胡目光扫过,高声一问。 芮良夫目光闪动,嘴唇翕张似要说些什么,抬眼正迎上对案召伯虎含有警示的目光,心中一凛,顿时低下头,众人整齐一声:“臣等无异议!” “既然无异议,那么人事便如此定下来了!”周王姬胡的语气明显轻松了不少:“如此,庙堂大柱今日济济一堂,来年新政之方略,敢请诸位畅所欲言。” 周公定虽垂垂老矣,然今日却是赳赳勃发,慨然道:“大王,洛邑虢仲将军传来消息,今秋铜绿山所贡岁金又少了一成之数,分明是那鄂驭方食言而肥,不将我王族威严放在眼中。而今王畿荒旱已过,庙堂内政亦整肃理顺,我王当大出函谷关,示威于天下,令那鄂国也好,楚蛮也罢,不敢再轻举妄动!” 姬胡奋然拍案:“好!自昭王时代以来,王族之威一直不出函谷关,天下不惧我周室久矣,孤早欲大展手脚了!诸位但说,从何处入手?” 芮良夫昂然一立拱手说道:“或西六师出征猃狁,或成周八师服鄂征楚,事务谋划皆在军务也。” 姬胡大笑一阵,突然发现召伯虎与荣夷一直没说话,二人眉宇间似乎还隐隐有忧虑之相,不禁揶揄:“二位丞相,莫非是怕彼此不好相与乎?” “臣所忧者,王之见识有差也。”荣夷很平静。 “怪亦哉!何差之有呢?”姬胡一旦认真,那双和番己一样的细长眼就变得分外凌厉。 “亚相,你不明不白究竟要说什么?”周公定显然有些不悦。 “臣启大王。”荣夷没有理会周公定,一拱手径直说了下去:“强国富民乃世间最大功业也。欲成此千秋功业,寻常人皆以为,办好大事乃是根基所在。其实不然,大功业之根基,恰恰在于认真妥当地做好每件小事。臣所谓大王见识有差,便在于大王已有不耐琐细之心。此等见识弥漫开去,大周功业之隐忧也。臣之所忧,唯在此处,岂有他哉?” “大业以小事为本?未尝闻也!”周公定几乎要拍案了。 “臣附议。”一直没说话的召伯虎第一次公开支持了荣夷的主张:“小事最易为人轻慢疏忽。对于庙堂君臣,大事者何?征伐,盟约,灭国,靖乱……凡此大事,少而又少,臣为首辅相国多年,又碰上几件?而诸如法令推行,整饬吏治,批处公文,治灾理民,整军经武,巡视农田,移风易俗,衣食起居等小事日日在前,疏忽成习,必致荒政而根基虚空。其时大事来临,必是临渴掘井应对匆匆,如何能以强国大邦之象成功处置?是故,欲王天下,积微方能速成。” “依二相所言,新政方略何在?”姬胡皱起了眉头。 荣夷与召伯虎对视一眼,最终虚手一请,召伯虎也不客气,慨然道:“涝水渠成,然尚需三五年之期方得去除盐碱滩,使我关中成大周粮仓。且隗子良之新边军亦在操演成形之中,尚需时日才能成为我大周西北之干城。少则三年,多则五年,请我王专务内政。” “内政要旨何在?” “整饬吏治,仓廪丰饶,坚甲利兵。” “其后呢?” “王师大出,势不可当,必威震天下!” “好,刻石以铭。” 三日后,镐京王宫正殿合抱粗的石柱上新刻了“积微”二字,这也是王城大大小小不知多少石柱木柱之中,唯一被刻字的一根大柱。字是召伯虎所写,笔势秀骨峻拔,将笔划最繁的籀体文架构得法度森严,汪洋嵯峨,令人不得不惊叹,世间文字竟有如此灵慧阳刚之意境! 柱石刻就之日,二十二岁的周厉王姬胡在石柱前整整站了半日,偌大的东偏殿静如幽谷。 暮色降临之时,铜灯亮起,姬胡一如既往地坐到了大案前开始批阅公文。提起大笔,姬胡自觉心头分外平静。这种临案心绪的变化,只有他自己清楚。 既往临案,同样的认真奋发,但他的内心却是躁动不安的。不安躁动的根本,是对终日陷溺琐细政务,不能鲲鹏展翅的苦苦忍耐,只觉得终日处置政务小事,对一个胸怀天下大志的君王简直是一种折磨。假如不是他长期磨砺的强毅心志,或许他当真会摔下刀笔赶赴战场的。 今时今日却完全不同于往日了。湛兮若存的西周长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