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陛下圣明 (第3/5页)
很乖巧嘛。” 顾兴祖向四人行礼。 张安世落座,继续捡起他的春秋。 朱勇和张軏照例抱手站在顾兴祖的面前,鼓着眼睛看他。 丘松吸了吸鼻子,从包袱里取出一串火药包。 顾兴祖忙站起来,这一次不必丘松来捆绑,却是自己将这一串火药包背上,然后正襟危坐。 等差不多了,张安世放下手中的春秋,站起来,笑吟吟地道:“功课如何?” “功课做好了。”顾兴祖从书囊里掏出功课来,一面道:“前两日博士和助教们不在,学生还另外做了一些功课,除此之外,将《尚书》也背了两篇。” 张安世低头看功课,其实张安世自己也懂得不多,他对古人的学问,大抵是从论语,和最近在读的《春秋》中来的。 这之乎者也的话,很是拗口,张安世只靠单独的字句来猜测全句的意思。 不过这并不有损他作为博士的光辉形象。 张安世大抵看过后,便满意地点头道:“好,很好,孺子可教,这令为师很欣慰。” 顾兴祖乖巧地道:“学生还练习了一下字帖,请博士过目。” 说着,又取出一份字帖来,送到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一看,顿时脸一红,不得了,这字比他写的还要好了,果然名师出高徒。 张安世感慨道:“为师很欣慰,很欣慰啊,你能主动学习,可见已得我三四分真传了,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错,不错。” 顾兴祖道:“还有……学生前日去了书铺,买了一部八股讲经……学生……” 张安世接过书一看!好吧,这书认得张安世,张安世却不认得它。 于是张安世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太祖高皇帝真他娘的变态,拿这个做科举的考题,这是人干的事? 检查了一番顾兴祖的功课,他的进步的确非常快,甚至可以说神速也不为过。 不得不说,顾家的基因还是很好的。 而且这顾兴祖智力很高,记忆力尤其的好。 张安世一直怀疑,许多古人的智力其实并不高,这一点在平民上头很明显,倒不是人种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是较为殷实的人家,虽能吃饱饭,可也只有年节的时候,才能摄入一些蛋白质。 这就导致,九成的人,脑部的营养不足。 顾兴祖在这方面,就完全没有这个烦恼,不说他爷爷是侯爵,而且还镇守贵州,作为大明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那顾成和云南沐家,几乎是大明稳定西南的重要支柱。 顾家就这么个独苗苗,真是恨不得把天下的美味佳肴都往顾兴祖的肚子里塞,相比于这世上绝大多数的可怜人,顾兴祖的问题只怕只有营养过剩了。 这也导致,顾兴祖的智力优势十分明显。 唯一缺的,就是捶打而已。 张安世不断点头:“不错,不错,很好,一定要好好的学,今日就讲尚书吧,先将尚书倒背如流。” 顾兴祖几乎没有犹豫:“知道了。” 张安世摸摸他的头,一脸慈爱的样子。 当然,夸奖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揍也没少挨。 朱勇脾气暴躁,就恨不得拎着顾兴祖出去和张軏一起混合双打了。 而原因只是他背错了一个字。 ………… 此时的朱棣,心情很不错。 这可以从他脸上的飞扬神彩就能看出来! 他反复地对身边的人讲:“为君者,最紧要的就是用人,有了识人之明,再将这些人用在恰当的位置上,如此一来,社稷就可稳固,国家就可兴旺,百姓就可安居乐业。” 顿了一顿,朱棣图穷匕见:“就说那个张安世吧,人人都说他不该做博士,可朕一眼就看出他有这样的才干,结果如何呢?你们呀,看事只流于表面,不能洞察本质……” 说着,朱棣摇摇头。 站在下头,恭听朱棣说话的乃是解缙,解缙像吃了苍蝇一般,心口堵得慌,可面上却是只能钦佩的样子:“臣惭愧之至。” 朱棣满意地笑了,道:“你能知错便好。” 解缙便道:“陛下,科举在即,许多读书人已入京,许多客栈已是人满为患,国子监那儿也预备了许多监舍,准学子入住,这是陛下登基以来,第一次抡才大典,可谓盛况空前,尤其是苏、松遭遇了大灾,可不少读书人,依旧涌入京城,太子殿下为了这一次恩科,可谓煞费苦心。只是今岁的主考官,当选何人妥当。” 这话题成功地转移了朱棣的视线,他收起方才那明显的得意之色,神色显得慎重起来,沉吟片刻,才道:“解卿家有何高见吗?要不,就让国子监祭酒胡俨来吧。” 解缙微笑,这科举主考,是无数读书人梦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