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陛下圣明 (第4/5页)
以求的位置,在这时代,主考官被人称之为座师,一旦有人高中,这些考取的进士们见了当初的主考官就要行弟子礼,这是何等的荣耀。 解缙道:“胡公学贯古今,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不过……” 朱棣道:“不过什么?” 解缙道:“胡公有魏晋之风。” 此言一出,朱棣心里似乎了然了。 所谓魏晋之风,可不是什么好词,这魏晋之风的代表人物,是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而这些人离经叛道,为人散漫,爱隐居深山。 至少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对此等读书人,就大加挞伐,认为这些人沽名钓誉。 朱棣倒也认同,颔首道:“他确实懒散了一些。” 此时,解缙便拜下道:“臣不才,愿为陛下抡才。” 朱棣沉吟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如……” 朱棣顿一顿,才道:“朕以你为主考,其余胡广、胡俨、金又孜为副考,那个杨士奇……” 朱棣陡然想起了杨士奇来。 解缙道:“杨士奇如今尚且位卑,臣以为此时提他为副考,有些不合适。” 朱棣沉默片刻,他对解缙许多时候身上的读书人臭毛病是不喜欢的。 可不得不说,解缙这个人……已算是读书人中,难得的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了。 朱棣便不再多说,只道:“命文渊阁舍人拟旨吧。” 解缙大喜,这一次得了主考官,哪怕此时他已身居高位,却也喜不自胜! 这可是真正的光耀门楣的喜事啊,何况……此科一旦揭榜,他这主考官,便是此榜进士们的座师,将来桃李满天下,不在话下。 解缙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努力地平静道:“臣遵旨。” 定下了科举的事,等解缙领旨而去,朱棣的心里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明初的时候科举刚刚确立,问题很多,太祖高皇帝都为这些事焦头烂额,建文皇帝更是直接躺平,可并不代表,这其中闹出了多少乱子。 所谓读书人,可不能将他们当作单纯的读书之人。 每一个读书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宗族甚至一个世族在供养,这些人遍布于天下各个州县,某种程度,这些宗族和世族,恰恰是大明维系地方统治的重要根基。 一旦出了什么乱子,令海内失望,他朱棣本就被人骂作是弑侄的马上天子,只怕这老脸要搁不下。 朱棣低头,踱了几步,想了想,突然道:“亦失哈。” 亦失哈上前:“奴婢在。” 朱棣道:“告诉太子,此次科举,关系重大,万不可出什么乱子。” 亦失哈颔首,连忙应命而去。 ………… 另一头,挨到了正午,张安世伸了个懒腰,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每日教书育人,做一点对这天下有一点用处的事,多有意义啊! 却在此时,外头突然传出嘈杂的声音,原来却是隔壁的率性学堂闹起来了。 说起这率性学堂,乃是国子学六个书堂里的‘尖子班’,属于勋臣子弟里,最佼佼者的一批。 听着喧闹声,张安世忙让丘松去打探。 丘松下意识的就要背着他的包袱去。 张安世踹他一脚屁股:“即便是京城三凶也要用脑,别他娘的给成日背这东西,它要炸了,咱们就一起上西天。” 丘松则是挺着他的肚腩,倔强地和张安世对峙。 不过……最终张安世大哥的身份还是降伏住了这位小四弟,他只能恋恋不舍地将包袱小心翼翼地放下,而后才一熘烟地往外跑。 过一会儿,丘松便回来道:“闹起来啦。” 张安世翘着脚:“我当然晓得闹起来了,他们闹什么?” “科举下旨了。” “一口气说。” “主考和副考……大家不喜欢。” 张安世不由好奇道:“为啥?” 丘松迷湖地眨眨眼,陷入呆滞状态。 张安世牙根都要咬烂了,只能认命地对朱勇和张軏道:“你们去打听。” 朱勇和张軏办事就得利得多,二人很快就跑了回来,朱勇绘声绘色地道:“大哥,是这样的,许多人说科举不公。” 张安世一脸无语地道:“他娘的,这不是还没开科,怎么就开始不公了?” “问题在四个考官,这四个考官,为首的是解缙,解缙是江西吉水县人。其次便是副主考,而这胡广,也是江西吉水人。此外还有咱们的国子监祭酒胡俨也是副主考,他是江西南昌府人。另外还有一个金幼孜,这金幼孜是江西新淦人。大家都说,这考官都被江西人包圆了,尤其是北方籍贯的读书人,现在闹得很厉害,说此科不考也罢,肯定又是江西人要高中的。” 张安世诧异道:“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为何还要让这些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